联系我们
欢迎您访问顺健工程咨询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让审批在阳光下运行 ——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制度改革纪实
来源: | 作者:zf-100 | 发布时间: 2024-05-26 | 368 次浏览 | 分享到:

驻住房城乡建设部纪检监察组在查处一起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针对暴露出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管理工作制度短板、管理漏洞,把脉问诊、深入剖析,向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提出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等纪检监察建议,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部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做实做细“后半篇文章”。

  住房城乡建设部认真研究落实整改措施,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推动建筑市场监管向“宽进、严管、重罚”转变,让审批在阳光下运行。

提速度:审批周期缩减到2个月

  “没想到这么短时间就公示了,以前往往要半年、一年才有结果。”中通建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志刚说。今年1月,该公司提交了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申请,本以为要等几个月才会有审批结果,没想到仅过去1个月左右,就看到了向社会公示的审查意见。

  审批提速,这是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来推出的一项改革措施——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2个月内”完成评审、公示结果。改革前,企业申报后可能半年、一年才有结果,这不仅造成企业时间成本较高,也留下了任性用权的空间,容易导致违规行为发生、滋生腐败。

  记者在采访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相关负责人时了解到,资质审批工作参与主体多、审查内容复杂、审批流程长,造成审批周期长、监督难度大。为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住房城乡建设部实施了一系列有效举措,不断压缩审批周期。

  比如,开发资质延续受理申报系统,企业办理资质延续事项可在线申请。系统自动将企业填报的注册人员信息与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注册人员信息进行比对,审核效率有了大幅提升。

  又如,增加专家评审频次,及时审核企业提交的材料。据统计,2023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共组织召开21次专家审查会,发布了13批次专家审查意见公示、13批企业资质核准公告,做到“月月有公示,月月有公告”。

  改革举措实施后,企业感受到了明显变化。郑志刚对记者说:“以前,审批流程不透明、信息更新较慢,企业不能及时了解资质申办进度,有的为了打听、‘加快’资质审批办理进度,就通过熟人、老乡、专家、中介等找关系进行请托。现在,企业可以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随时查看,也就没有必要找中介、托关系去打探消息了。”

补漏洞:企业叫好,“黑中介”叫骂

  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建设工程企业发生重组、合并、分立等情况资质核定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部分建设工程企业发生重组、合并、分立等情况申请资质证书的,可按照有关规定简化审批手续。

  政策实施的初衷是为了方便企业,但有企业向记者反映,一些“黑中介”钻了重组、合并、分立可以简化资质核定手续规定的空子,大量收购有资质但不开展经营业务的“僵尸企业”,通过出让股份等方式变相出卖资质,或者与其他企业合谋围标串标,严重干扰了建筑市场秩序。